冬至刚过,金色的太阳洒向大地,给人们一种温暖的感觉。见到年过花甲的小作坊主俞绪平时,正忙着传统红薯粉条工艺的劳作。

“涧池镇是汉阴县红薯粉条的主产区,做粉条是许多村民都能掌握的技能。”俞绪平介绍说,粉条是远近闻名的土特产,可以自家食用、亲友赠送或市场售卖,是农村家庭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。他说:“以前作坊是粗放式管理,请帮手挂粉条全凭感观、靠经验,没有消毒和污染处理设备,环境卫生差,产品质量参差不齐。”如今,俞绪平投资了30多万元购买污水处理设备,合理布局生产操作间,增设冷库、包装材料等,用标准来提升技艺和保障食品安全,红薯粉条也不愁卖了。

强化属地管理职责,建立责任清单。去年以来,涧池镇本着“整改一批、查处一批、提升一批”的治理原则,持续开展食品小作坊专项整治行动。在市场主体大摸底、食品安全风险隐患大排查的基础上,对食品生产小作坊逐一登记造册,多次进行食品小作坊的法律、法规知识宣传培训。重点对月河流域涉水粉条生产加工小作坊,做到证照台账清、经营情况清、整改问题清。同时,依照《食品安全法》和《陕西省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及摊贩管理条例》,从经营场所卫生、从业人员健康状况、生产设施设备、食品原料查验、食品添加剂到产品检验报告,各项环节现场监督检查,根据实际提出整改方案,现场指导食品小作坊从质量安全、环境卫生、软硬件建设、污水处理等方面提升标准。对小作坊没有安装专业的污水处理设备,废水处理不达标的,督促其限期整改。对卫生条件差、达不到食品生产要求,又不愿意改造的生产主体,一律关门停业。

创新推出“四色动态监管”,加强源头查处。市场监管人员以“绿黄橙红”四色分类标记小作坊监管重点和频次差异,对小作坊的生产环境条件、生产过程控制、产品检验结果、原辅料及产品的贮存、标签标识、人员健康管理、进货查验和销售台账等进行了全面规范检查。要求所有食品小作坊必须落实“五个到位”:原料进货查验到位、场所卫生清洁到位、生产工艺控制到位、台账记录登记到位、人员健康管理到位。同时履行“五个承诺”:承诺不掺杂使假、承诺不违法添加、承诺不虚假宣传、承诺不使用不合格原料、承诺不销售不合格产品。加强源头查处,充分发挥“321”基层治理食品网格员作用,从生产环节查处无证生产的小作坊,禁止食堂、学校、超市、集贸市场经营使用无证的小作坊食品,倒逼小作坊合法经营。鼓励群众积极举报违规食品加工“黑窝点”“黑作坊”,为小作坊规范提升工程如期完成起到了促进作用。

通过综合监管整治,严格落实“一证一照一书一牌”(小作坊证、营业执照、食品安全承诺书、从业人员健康状况和监管信息公示牌)管理制度。目前。涧池镇12家粉条加工小作坊均持有《产品检验报告》,并安装了污水治理设施并规范运行,产生的废水经相关部门综合评价为地表水Ⅱ类,符合排放标准。解决了一批长期困扰群众的食品质量无保证,环境卫生“脏、乱、差”等突出问题,辖区豆制品、粉条加工小作坊已步入规范化管理轨道。

截至2021年12月,涧池镇28家各类小作坊已全部取得相关证照,逐一开展了食品安全监督检查,实现登记注册率和检查覆盖率100%。今后,该镇将继续探索多部门联合整治工作机制,接受社会监督。将食品小作坊提升改造、品牌打造与乡村振兴紧密结合,创新推行“一村一品、一坊一策”改造模式,加快推进小作坊转型升级,保障人民群众“舌尖上的安全”。

点赞(1)